上山,你與彭貴銀挖天麻的隊伍出發(fā)了。出了村子,一條一人寬的泥巴路,兩邊長滿了綠黃相間的雜草,遠處是密集的灌木林。泥巴路上,流著溪水,細細的水流,繞著小石頭,繞著小草堆。
泥巴路細小地轉(zhuǎn)著彎,在滿山的灌木林里,如一根小線條,轉(zhuǎn)到前面不見了,到近前,小線條又垂直地落到山坡下面。再濃密的草叢,也掩蓋不了這些小小的泥濘小道,可見進山種挖天麻的人還是比較多的。
塑料制品在農(nóng)村里流行起來了,也有些本土化了。彭貴銀背著一個綠色塑料編織筐,長方形,比較深,兩根寬的編織帶,背在雙肩上,隨手一把長的柴刀,進山的人,都會帶刀,隨時砍掉長到小路上來的枝蔓。
彭貴銀休息的時候,把柴刀立在地上,用刀柄頂著塑料背簍,讓肩膀休息一會,等后面的人。彭貴銀的背簍里,背的是剛挖的新鮮天麻。
彭貴銀說:
在村子里,父親上山找野生天麻很厲害的,如果今天父親沒挖到天麻,同去的人就會說,今天彭富榮都沒有找到天麻,今天真不好找,我也沒有找到。
父親帶我和姐姐去山上找野生天麻,他看到天麻的桿了,不會馬上去挖,而是帶我們坐在附近,說,坐一會,玩一會。
之后,他就問我們,你們看看這附近,哪里有天麻?
我們是很難看到的,他就會不斷地給我們提醒。有時候,我們踩到天麻了,父親才會說,那里就有天麻,要注意。
父親采了幾十年的野生天麻,家里一直很窮的。
父親他們?nèi)ゲ商炻?,村子里幾個人一起,約好時間出發(fā),出村子一公里遠,快進山了,有條小溪,水流很急,水面較寬,有一長溜巨大的石頭,大家坐在這些大石頭上,穿上鞋子,準備進山,在這之前,都是光腳走路的,村里人太窮了,能不穿鞋就不穿,怕穿壞了鞋子,我們村子的人,叫那幾塊石頭做“穿腳石”。
每天早上八點、九點,上山采天麻的村民就在那里集合。下午,五、六點,也在這集合,如果有人沒回來,那就會問清楚,是和誰一起去的,走到哪里分開的,走的哪個方向。派人回山里去找這位走散的人,站在高處,喊那個人的名字,把他喊回來,每次都是這樣的。
采野生天麻沒危險,我們這里最多的就是野豬,太多了,一年要吃我們很多天麻的,我們山上還有很多狗,有幾十條。還有蛇,到處都是,蛇不會咬人的。
河道水深,落差大,白色的浪花從上面洶涌而下,河道曲折,只能看到上面八十米左右,河水轉(zhuǎn)彎,像從綠色的樹林里突然冒出來,只有聲音遠遠地流過來。
一些巨大的石頭,落在河底,像些潛伏的動物,被河水暫時掩護著。
巨大的石頭,高低、凸凹地躺在河底,三根樹枝,被鐵絲捆綁在一起,還有碼釘,狠狠地扎進木頭里,把無關(guān)的兩根木頭,硬生生地釘在一起,成一座橋,放在兩 塊石頭上面,樹枝橋小的那一段,不斷地被河水沖刷著,浸泡在河水里。幾十米長的白色浪花,在不遠處消失。
樹枝與河水相距十厘米,不斷地有河水從樹枝橋上飛過,樹枝橋二十米的下面,是水流沖擊出來的一個小水潭,七八米深。
樹枝橋的那邊,好在有一塊突出的大石頭,接住過河的人。
河谷很低,兩邊是高高的石崖。
人在這里集中,水也在這里匯合。
河水的聲音,脹滿了整個時空,樹木在聲音里巋然不動。
你們過了那條小溪流,往山里子,山下的水聲,一直伴著你們上山的路。
上的山越來越高,慢慢地,就聽不到水聲了。
〖唐朝暉,湖南湘鄉(xiāng)人,現(xiàn)居北京和西藏,中國作協(xié)會員,現(xiàn)為《西藏人文地理》雜志執(zhí)行主編。出版有《折扇》《一個人的工廠》《通靈者》等圖書。作品發(fā)表于《十月》《天涯》《大家》《花城》等報刊?!?/span>
上一篇:唐朝暉丨小草壩人的婚姻
下一篇:李慧琴丨神靈雖萌, 畏之則靈